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潘祖荫日记》整理本出版


潘祖荫日记

苏州博物馆 编;潘祖荫 著;吕健 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年11月出版

108.00元

978-7-5732-0217-8

(即将上市)





作者介绍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东镛,小字凤笙,号郑盦。吴县人,潘曾绶长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顺天乡试挑取誊录;二十八年(1848)因祖父潘世恩八十大寿,恩赏举人;三十年(1850)考取国子监学正学记名;咸丰二年(1852)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侍读,累迁南书房行走、侍讲学士等职,为同治、光绪帝师。历官工、刑、礼、兵、户五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宦海沉浮数十年,以“学问渊通,才猷练达”著称。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辑有《攀古楼彝器款释》,刊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吕健,苏州博物馆公众教育部主任。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曾参与《苏州博物馆藏古籍善本》《谢家福日记(外一种)》《谢家福书信集》等图书的编撰、点校工作。



内容简介


苏州博物馆所藏《潘祖荫日记》共12册,涉及同治二年、光绪七年至十六年(缺十四年)。上海图书馆所藏《潘文勤公日记》版式、字体与苏博藏本相同,为光绪十四年册,两书恰可缀合为一部。该书以两馆藏本为底本,全新点校,繁体横排,颇便于阅读。

《潘祖荫日记》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上朝议政、职务变迁、政务工作、交游书信、金石图书、花销账目及身体状况等。其中,上朝议政、政务工作、交游书信占了绝大部分,每天接待访问亲友和收发信件的名单是必不可少的。花销只有在金石图书购买时才简略记录。日记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是研究潘祖荫生平和清代政治、社会、文化、学人的重要文献。



目  录


前言

 

同治二年

光绪七年

光绪八年

光绪九年

光绪十年

光绪十一年

光绪十二年

光绪十三年

光绪十四年

光绪十五年

光绪十六年



前   言


苏州博物馆位于山水清嘉、人文秀逸的苏州城内,自1960年建馆至今,一直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收藏与保护,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苏州博物馆收藏有中文古籍10万余册,虽不云多,然亦可曰精善。尤其是佛教经卷、地方文献、碑帖拓片、名人手稿等,均是极具特色的馆藏珍品。其中,67种古籍先后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7种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在这些古籍文献中,名人稿本日记是苏州博物馆清代古籍文献的一大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稿本《潘祖荫日记》。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东镛,小字凤笙,号郑盦。吴县人,潘曾绶长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顺天乡试挑取誊录;二十八年(1848)因祖父潘世恩八十大寿,恩赏举人;三十年(1850)考取国子监学正学录记名;咸丰二年(1852)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侍读,累迁南书房行走、侍讲学士等职,为同治、光绪帝师。历官工、刑、礼、兵、户五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宦海沉浮数十年,以“学问渊通,才猷练达”著称。他曾典乡试覆阅卷13次,会试覆试、朝考、散馆阅卷各7次,殿试读卷4次,考试试差、优贡朝考阅卷各4次,拔贡朝考阅卷2次,考试御史阅卷6次,考试汉教习阅卷2次,考试孝廉方正阅卷5次,考试誊录阅卷3次,还多次任武科考官。范围之广、次数之多,在历代为官者中都是罕见的。还曾持纂修《治平宝鉴》《艺文备览》《穆宗毅皇帝全集》《穆宗毅皇帝实录圣训》等典籍。潘祖荫秉性直爽,敢于直谏,不计祸福。咸丰十年(1860)三月,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中襄理军务,颇受器重,而为忌恨者所参劾,罪将不测。潘祖荫三次上疏密保,说明左宗棠为人诬陷,并荐其能,“于地形厄塞险要,了若指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左宗棠因此获起用,随同曾国藩襄理军务,后独领一军,并成为“同治中兴”的名臣。潘祖荫为寻求巩固统治的良方费尽心机,曾上疏拯救之策和团练章程。咸丰十一年(1861),他提出“勤圣学”、“求人才”、“整军务”、“裕仓储”、“通钱法”等建议;他认为应该让“在廷大小诸臣,各抒所见,各举所知,广开言路,毋拘常例。果有学识超群、名实兼副者,破格录用”。他还提出“免各省之钱粮,以苏民困;汰厘捐之名目,以纾民力;严行军之纪律,以拯民生;广乡会之中额,以收士心”等时务良策。自宋元以来,吴地赋税最重,苏、松、太尤甚。同治二年(1863)四月,潘祖荫上疏请减江苏赋额,得旨允行,“千载积痛,一朝而起,四郡欢跃,额手皇仁”。光绪七年(1881)中俄《伊犁条约》签订,潘祖荫等条陈善后策:练兵、简器、开矿、造船、筹饷等五事。

光绪十六年(1890)六月,顺天府二十个州县遭水灾,他与府尹陈彝筹放义赈,疏请添设粥厂,以便附近灾民就食;此后,又因“饥民众多,转瞬严寒,生路更窘”,奏请给米拨银,添设粥厂。是年十月,潘祖荫患病,但仍忙于赈灾,还疏请拨银,以备灾民越冬。不久,因病情加重请假,仅三天即去世。当时,由于畿辅遭大灾,饥民流转于京城的有数万人,“皆仰食于公”,闻耗后无不悲痛,号泣之声震于郊野。李慈铭《潘文勤公墓志铭》中说:“盖近百年来,公卿薨逝未有得人心如此者也。”

潘祖荫才识高卓,办事干练、勤快,“遇事理解,批牍答简,运笔如风,无不洞中利弊”。任刑部、工部尚书时,“积年百废俱举,官吏秉成,严而不苛”。他为人谦恭,遍交天下士。又爱惜人才,取士不限一格,“有一技之长,终身言之不去口”;“其主文也,务得魁奇、沈博之士”。

潘祖荫自幼涉猎百家,精通经史,学尊公羊,工书法诗词。擅楷书,尤嘉校雠之学,好搜罗善本秘笈,又醉心金石碑版,是近代金石考证学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闻有彝器出土,“倾囊购之,至罄衣物不恤”,所得有史颂鼎、盂鼎、克鼎等,都是稀世无价之宝,曾辑有《攀古楼彝器款识》二卷。所藏图书、金石之富,甲于吴下,闻名南北。他每得一书,必加评释,著成《滂喜斋读书记》二卷、《滂喜斋宋元本书目》一卷,曾刊有《滂喜斋丛书》和《功顺堂丛书》。

苏州博物馆所藏《潘祖荫日记》共12册,其中同治二年1册,光绪七年1册,光绪八年1册,光绪九年1册,光绪十年1册,光绪十一年3册(分别是正月初一日至五月初九日1册,五月初十日至十月二十九日1册,十一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三十日1册),光绪十二年1册,光绪十三年1册,光绪十五年1册,光绪十六年(正月初一日至十月廿九日)1册。同治二年日记所用乃朱丝栏钞纸,版框尺寸为16.8×12.8厘米,每半叶10行,行字数不等,红口,四周双边,双红鱼尾。光绪九年正月廿二日至十二月三十日、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一日至五月初九日所用蓝丝栏钞纸(因丁父忧,故改用蓝色稿纸),其余年份均为红色,版心下镌有“滂喜斋”字样,版框尺寸为14.0×9.5厘米,每半叶9行,行字数不等,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因为潘祖荫将此种稿本携带在身边朝夕相处,闲来无事时便在书衣及空白处钤盖印章,故各册书衣均满覆印蜕,书中亦朱白灿然,累累皆是,如“千载一时”白方、“如愿”朱横长、“八囍斋”朱卵圆、“快哉轩”白方、“文前字之福”白方、“吉祥喜语”白竖长、“八愿斋”白方、“日报平安福”白方、“报国在年丰”朱方、“壬午”朱竖长(此印有三种,各不同)、“壬午”白竖长、“出吉入利”朱界格方、“癸未”朱方(此印有两种,各不同)、“癸未”朱竖长(此印有两种,各不同)、“御赐岁岁平安”朱竖长、“御赐松竹并茂”朱竖长、“御赐延年益寿”朱白双文竖长、“御赐□□延祥”朱竖长、“乙酉”朱方、“羽琌山馆”朱界格方、“红蝠书堂”朱界格方、“晚晴轩”朱界格竖长、“丹枫草阁”白方、“怡园”白方、“读易堂”白方、“大阜邨”朱方、“读喜堂”白方、“盂燮斋”朱方、“八愿斋”白方(又一种)、“分廛百宋移架千元”朱方、“老学庐”朱白双文方、“晚香盦”白方、“丙戌”朱竖长、“丙戌”白方、“如愿”白圆、“铜鼓斋”朱方、“如愿”白方、“如愿”朱竖长、“滂喜”朱竖长、“说心堂”朱方、“百宋千元”朱方、“南齐共奉”朱方、“足轩”朱方、“丁亥”白方、“丁亥”白竖长、“宝艺斋”朱竖长等。

此外,该日记版式字体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潘文勤公日记》相同。上图所藏为光绪十四年册,苏州博物馆所藏恰缺光绪十四年,故可将两书缀合为一部。

《潘祖荫日记》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上朝议政、职务变迁、政务工作、交游书信、金石图书、花销账目及身体状况等。其中,上朝议政、政务工作、交游书信占了绝大部分,每天接待访问亲友和收发信件的名单是必不可少的。花销只有在金石图书购买时才简略记录。此外,在日记中可以发现潘祖荫在收发信件或物品以及经手银两时会逐一盖上很小的朱色钤印。从时间上看,稿本《潘祖荫日记》记载了潘祖荫同治二年(1863)和生前最后十年的生平。最后一册光绪十六年(1890)记录了潘祖荫逝世前一天的绝笔:“十月二十九日乙丑。凤石来诊,周姓诊。”从内容来看,每条日记记录都很简单,信件只记人名不记内容;访客只留姓名,不记谈话。这与他的好友翁同龢、叶昌炽、李慈铭的日记大不相同。虽然内容精简,但是稿本《潘祖荫日记》仍然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是潘祖荫生平研究的重要文献依据。

文物出版社于2016年影印出版《苏州博物馆藏晚清名人日记稿本丛刊》,收录了《潘祖荫日记》。此次点校整理采用繁体横排形式,整理原则如下:

一、整理所用底本均为潘祖荫手稿,漫漶或难辩文字以“□”代替。

二、稿本中涉及人名的异体字、古今字,只要不甚生僻,仍属一般古籍的通用字,原则上不作规范性统一。

三、稿本行文中涉及国家、朝廷、上司、宗族、长辈等所用的“抬头格”均不予保留。


吕健


本书稿整理难度较大,幸得本社占旭东、上海博物馆柳向春二位先生审阅,是正良多,谨此致谢。


本社启



书影內文展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